中冶赛迪聚焦工程建设领域“三化”融合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及产品化发展,形成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在绿色低碳技术方面,将绿色低碳技术与设计深度融合,形成了“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咨询”、“绿色低碳高端咨询”、“绿建节能优化设计”、“建筑物理专项设计”、“绿色建筑性能检测评估”等核心技术产品,全方位为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流程技术服务和绿色低碳建筑系统性解决方案。陆续打造了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国际LEED绿色建筑、国际WELL健康建筑等具有示范性的认证项目20余项,并获评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一等奖、国际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LEED)金奖等奖项。
聚焦工业化生产,以装配式建筑技术为支撑,潜心打造了CISDI“311”装配式一体化解决方案,包括3套装配式建筑技术产品+1套装配式空心楼盖产品+1套装配式标准化设计方法。其中全装配式钢框架结构公共建筑技术体系、卡槽式对拉螺杆连接装配式钢-混组合框架结构公共建筑技术体系、装配式混凝土空心楼盖产品属全国首创,高性能装配式条形墙板材料、构件和施工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在线热分切及热成型技术,实现了智能制造核心装备创新突破,全面提升加工制造效率,缩短制造流程。相关技术及产品已推广应用到乐山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项目、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实现了构件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有效提升了生产和施工效率。
中冶赛迪以市场及各地区实际情况为导向,开发了“紧凑型综合管廊”、“装配式综合管廊”等形式丰富的特色产品,授权专利15项,将管廊产品灵活嵌入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等一系列项目中,帮助业主经济、高效的推进管廊建设。同时,深度结合数字化技术及赛迪“智慧管廊”系统,为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到数字运维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打造城市“地下智慧生命线”。
系统性集成提炼城市滨水区域设计技术要点,构建“数字化环境因子仿真技术及智慧建造技术”、“低影响生态修复技术”、“多元融合景观空间设计技术”、“多级联合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一体化生态堤岸设计技术”五大综合性技术,形成多个高效应对不同立地条件的技术工具箱,系统性解决城市滨水区域发展更新问题,中冶赛迪低影响生态修复技术能力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面向复杂山地环境下的立交设计提出了从规划选型到工程设计的全过程系统解决方案,形成了山地城市复杂环境下的路网一体化技术、山地城市复杂环境下立体交叉选型与设计等关键技术,授权专利7项,目前相关技术已在两江新区机场东联络线南线道路工程项目、乐山高新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渝中区十八梯片区道路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石板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针对岩土勘察工程疑难问题,中冶赛迪致力于复杂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研究,已形成了20余项专利技术,在高大复杂顺层岩质边坡支护设计、复杂地层及软土地层深基坑支护设计、软土复杂地层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山地城市复杂隧道及软土地层隧道设计等方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等条件下可比同行业其他设计单位节约工程造价约20%。